撰写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令狐恩强
随着消化内镜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基于保持人体解剖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手术方式,祛除疾病”,是手术的最佳模式,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称之为“超级微创”。这将是一场由消化内镜发起,最终影响人类各种器官命运的“医学革命”。在这里,我们要明确“超级微创”和现有的“微创”手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首先,二者治病的方式不同,以切除器官为代价的传统外科发展到“微创”,其手术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其次,二者给患者带来的医学经济学效益不同,“超级微创”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更长的术后生存期。现阶段不是所有的手术都属于“超级微创”,但未来我们的工作是:一切向着“超级微创”的方向发展。在此,笔者特回顾总结了消化内镜领域在年度的研究进展情况。
践行健康中国
——消化道癌的早期防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完善防治策略。
国内消化内镜行业响应*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号召,在消化道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领域提出多项共识指南,推广多项创新技术理论,以实现消化道癌早诊早治早康复。
1早期消化道癌的预防
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依托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李兆申、张澍田、令狐恩强、王贵齐等专家联合制定了《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和《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以期确立并细化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早期食管癌、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流程,为筛查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最终解决我国食管癌、结直肠癌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大临床关键问题,是实现“健康中国”这一宏伟战略的具体措施。
2早期消化道癌的治疗
新提出的《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和《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与之前提出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基本构成了目前国内消化道癌早期预防的理论基础。在此预防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的早期消化道癌主要治疗方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其出血和固有肌层损伤可发生于黏膜下注射、预切开、黏膜下剥离至病变切除的各个阶段,出血影响操作视野、固有肌层全层损伤是严重并发症,这些都直接关系到ESD的成败与否。
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团队针对消化道癌内镜手术中的出血和固有肌层损伤,提出了内镜下手术术中出血分级和术中固有肌层损伤度分级,并在全国推广,评估内镜手术的出血并发症、病变粘连程度、创面的精准量化,以界定内镜手术的难易程度和术者的操作水平。这些都将有助于未来早期消化道癌治疗策略的制定和规范。
不断涌现的内镜下诊疗技术1疫情下的改变——“无接触式胃镜”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院均无法开展常规内镜检查。为满足疫情期间患者的就诊需求,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提出开展“无接触式胃镜”,发布了《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胶囊内镜诊疗工作指导意见》,医院规范化开展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在确保医患双方诊疗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
常规内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过程产生大量飞沫和气溶胶,病*可通过空气和可触摸物等媒介传播,增加医患、患患、医医交叉感染的风险。磁控胶囊胃镜是一次性使用的非侵入式检查,且不需要麻醉,医生和患者通过空间物理隔离,全程无需面对面,通过视频和语音保持实时沟通,依靠远程控制技术对患者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胃部检查。从源头上杜绝了这些交叉感染的风险。
2术后狭窄的希望——“自体皮片移植”
食管全环周早癌内镜下切除术后的狭窄发生率高达%,患者极容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实现食管的生理修复和功能重建,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团队开创了“内镜下自体皮片移植术预防食管环周早癌内镜下切除术后狭窄”,将食管狭窄发生率由%大幅下降至36.8%(图1、2)。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消化病学会官方杂志TheAmerican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年,该项研究进一步深入,从优化内镜手术术式、改良内镜下皮片移植方法等层面入手,以期进一步提高移植皮片存活率和降低食管狭窄率,并开展自体皮片移植与单纯食管支架置入预防食管狭窄的病例对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欧洲内镜外科学会官方杂志SurgicalEndoscopy。
图1自体皮片的移植过程
图2自体皮片移植术后内镜复查图像
3“D-POEM”治疗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是食管长了一个“口袋”,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同的囊袋。当食管出现“口袋”,吃进去的部分食物会掉进“口袋”里。中小食管憩室多无症状,无需要特殊治疗。但是,仍有小部分的食管憩室患者,尤其是大憩室患者常合并食管动力障碍,临床上会出现胃灼热、反流、吞咽困难、胸痛等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利用内镜下D-POEM术成功治疗了8例食管憩室患者,其中4例患者合并贲门失弛缓,研究内容发表在Endoscopy。
该手术可在同一隧道内同时完成憩室间脊切开术和贲门失弛缓POEM术。随着食道憩室脊的切断,憩室消失,原本食物会漏进去的“小口袋”便消失了,食物便不会发生嵌顿。该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同时保留了食管黏膜层,可以有效地避免穿孔和感染;并且手术是否成功不会受憩室的位置、食管间嵴的长度等影响。
4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领域
(1)新型哑铃样金属支架——沟通内外科的“新桥梁”:新型哑铃样金属支架(lumen-apposingmetalstent,LAMS)引发了EUS介入技术近乎革命性的迅猛发展。与传统支架对狭窄部位单纯扩张的概念不同,该支架采用管腔之间吻合的方式,实现引流或解除梗阻的目的。LAMS具有管径大、管壁贴合性好、“一步法”操作简易等特点,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引流,降低支架移位、堵塞、消化道瘘等风险,而且能为进一步介入治疗提供更加安全、快捷的通道。在胰腺假性囊肿、胰周积液、急性胆囊炎、胃流出道梗阻等疾病方面表现出令人振奋的临床效果。LAMS拓宽了消化内镜的治疗领域,并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
由于各类LAMS在国内尚未上市,且国外产品价格昂贵,加快国产LAMS支架的创新研发,对提升我国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提高我国消化内镜的国际学术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2)EUS引导下胰腺囊性肿瘤聚桂醇消融:胰腺囊性肿瘤的治疗,指南推荐胰腺囊性肿瘤中有实性成分、胰管扩张或细胞学阳性结果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他患者可定期随访观察。但长期随访会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且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其发展为恶性。同时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有一定死亡率,因此,微创治疗对胰腺囊性肿瘤非常重要,尤其对具有高度恶变可能的胰腺囊性肿瘤。医院研究团队开展了EUS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治疗胰腺囊性肿瘤的开创性临床研究,总体有效率为85.5%,长期随访有效率为91.4%,无明显并发症。证明其安全有效且长期效果稳定。目前已在11家医院进行多中心研究。
(3)EUS引导下胃肠吻合术:EUS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endoscopicultrasound-guidedgastrojejunostomy,EUS-GJ)是一种治疗胃流出道梗阻(gastricoutletobstruction,GOO)的有效方法,可使患者避免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胃空肠吻合术(laparoscopy-gastrojejunostomy,Lap-GJ)是治疗GOO的传统标准术式。最新的多个国家合作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EUS-GJ的手术成功率为%,Lap-GJ为88%;Lap-GJ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EUS-GJ为12%,两者的疗效相似,但EUSGJ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5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领域
(1)射频联合聚桂醇消融治疗胰腺囊性肿瘤: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体检意识的提高,一般无明显症状胰腺囊性肿瘤检出率不断增加,引起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