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北京地区新冠疫情的防控,日前,至本医疗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了首届“京津冀晋肝胆肿瘤精准治疗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医院宋天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荫英教授、医院殷飞教授以及医院张伟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医院专家参与讨论。
在会议正式开始前,至本医疗临检事业部王瑞副总裁代表至本医疗致辞,并向参与此次线上大会的专家表示由衷感谢。王瑞副总裁表示:有感于新冠疫情期间大量肝胆肿瘤患者咨询基因检测和报告解读,年后,至本医疗是业内最早复工的企业,尽全力为医生、患者提供必要且及时、优质的检测服务。同时,至本医疗全球最大规模的肝胆真实世界研究分析(共纳入例患者)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我们期待,该真实世界研究能够为中国的肝胆肿瘤患者带来切实有效的用药指导和临床获益。
陆荫英教授:从《肝胆肿瘤分子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看肝胆肿瘤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
陆荫英教授首先做主题演讲,围绕我国首部《肝胆肿瘤分子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详细介绍了靶向/免疫治疗的相关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肝系癌和胆系癌对于基因检测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别。对于肝系癌,因缺乏足够的大规模三期临床试验验证,其biomarker与靶向/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仍有待探索。但胆系癌,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推荐患者做基因检查(包括FGFR、ERBB2、BRAF、IDH、HRD、PI3K/mTOR、FGF19等),以更有针对性地寻求潜在的临床获益。这在NCCN肝胆指南中已有明确推荐,如:对于不可切除和转移性胆道肿瘤患者,推荐MSI-H/dMMR检测,可从帕博利珠单抗获益。
作为共识的主笔人,陆荫英教授表示,由于肿瘤异质性、个体差异性等因素影响,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多中心、大规模临床实验提供靶向/免疫治疗biomarker的相关指导。那么,临床中如何选择biomarker,是单一的,还是组合的?对此,陆荫英教授通过探索,认为biomarker组合与其他临床指标(影像学、组织学、病理学等)构成的整合数据模式,对于筛选可能获益的患者及其预后疗效,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殷飞教授:从至本数据看肝胆精准治疗进展
殷飞教授的演讲结合至本医疗的多项研究数据,详细介绍了肝胆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揭示了分子诊断技术为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带来的机遇。
至本医疗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影响因子36.)的一项关于中国乙肝病*阳性的肝细胞癌(HBV-HCC)多维蛋白组学最新研究成果,完整揭示了中国HBV相关的肝癌人群与西方国家肝癌人群突变频谱的显著差别,全面解析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肝癌的精准分型与个体化治疗、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一项纳入例实体瘤的大样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中国人群泛癌种NTRK融合比例,共检测到22例(0.4%),在纤维肉瘤和结直肠癌中检出率最高,有1例肝外胆管癌。一项中国肝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研究,发现中国HCC患者G1/S期转化相关基因(TP53、TERT、RB1、CCND1和CDKN2A)的突变频率是TCGA数据库中人群的2倍,提示这是肝癌患者生存预后差的预测指标。一项胆囊癌研究,发现76%的患者至少存在一个可靶向用药变异。
殷飞教授表示,针对特定致病基因用药是精准治疗的主要理念。得益于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肝胆肿瘤的分类分型日趋细化。基于分子信息,可以获取更多患者分类与预后相关的信息,辅助患者用药及预后判断。对此,就需要临床医师开展大量的研究,也就需要至本医疗这样的企业提供优质、精准的分子检测服务。
张伟教授:一例奥拉帕尼有效治疗ATM失活突变的胆囊癌
在案例分享环节,张伟教授讲解了一例胆囊癌患者通过基因检测指导用药后获益的典型案例。
一例70岁的恶性胆囊癌患者在术后复发再次入院,标志物CA高达.9U/ml,MRI检查显示:胆囊癌术区结构不清伴少量积液,肝内胆管扩张伴汇管区水肿,胰头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经至本元溯大panel检测,发现10个具有临床意义的变异,其中:ATM失活突变,推荐PARP抑制剂;STK11突变,推荐mTOR抑制剂。
在既往的研究中,奥拉帕尼对ATM变异的前列腺癌、直肠癌均有一定效果。考虑患者拒绝化疗,且年事已高,于是采用奥拉帕尼单药治疗方案。最终,该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2.3个月,总生存期为15个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张伟教授表示,胆道肿瘤恶性程度高,由于缺乏三期临床试验的证据支持,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有限。该案例借助分子诊断技术发现了可用药靶点,在分析靶向ATM机制后,确定了最后的治疗方案。该案例发表在了国际知名期刊TheOncologist,为类似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在讨论环节,在场的专家们就肝胆肿瘤临床治疗的机遇和挑战、基因检测在肝胆肿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场景、肝胆肿瘤MDT诊疗模式和跨说明书用药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宋天强教授表示,靶向及免疫治疗是当前肝胆肿瘤领域的焦点,也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基因检测、精准医学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预测方案的同时,也为患者长期生存带来了新希望,这对探索个案患者的临床获益尤为重要。此外,肝胆肿瘤领域迫切需要建立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各学科取长补短、互相协作,才能制定出一个使患者生存期最长的治疗方案。
宋天强教授
天津医科?医院肝胆肿瘤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纳?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欧美同学会医师分会肝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肿瘤外科分会常委
医院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肝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
陆荫英教授
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
北大医学部特聘专家
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特聘研究员
亚太肝病技术联盟肝癌学术委员会主委
医院协会/分子诊断专委会副主委
北京市健康促进会/肝胆胰肿瘤分会副主委
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青委会秘书长
欧美同学会/NIH中国学者联谊会副秘书长
殷飞教授
医院东院消化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胃肠胰
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组长
医院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伟教授
医院肝胆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医院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整合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代谢委员会委员
点击阅读原文,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