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工作中,遇到一位45岁的男病人,已经是胃癌晚期,不禁为他感到惋惜。而在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于胃癌知之甚少,甚至存在很多误区,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超过80%的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症状;
每年新增病例68.9万人,占全球的42.7%;
每年死亡49.8万人,占全球的47%;
超过90%的患者被确诊时候已经是中晚期;
早期胃癌的确诊率不足10%;
综合5年存活率<30%!
很多朋友问我,既然没有症状,那我们怎么防呢?难道只有“死等”吗?
预防胃癌不能“傻等信号灯”
为什么胃癌来临悄无声息呢?
我们的胃分为四层,分别是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
胃癌最先起源于胃的粘膜层,由于早期癌灶很表浅,对粘膜的损伤也不大,不会出血、也很少影响到消化功能,所以很少出现症状;
偶尔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胃痛等,很多患者会单纯地认为就是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觉得忍忍就过去了。
我们说的早期胃癌,就是这种仅仅限于粘膜内的早期胃癌。如果能够此时发现,90-97%能够彻底治愈,而且大多不需要开刀,能在胃镜下治疗。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随着癌细胞的不断增殖,癌灶会越来越大,会逐渐侵犯到肌层、穿透浆膜层、进而引起脉管浸润、远端转移,这就是进展期了。
一旦发生脏器转移,那就是晚期了,5年存活率低于10%。
这时候,比较典型的一系列症状才会扎堆儿出现。
比如,黑便、贫血、消瘦、腹痛、呕吐、腹部包块、腹胀、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被一些自媒体说成是“早期信号”,实在是误人不浅啊!
胃不舒服,首先选胃镜
目前胃镜+病理活检是早期胃癌最主要的诊断方式。
它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情形,必要时切取部分组织交由病理科化验,看看是否存在癌变。
与B超、CT等手段相比,胃镜+黏膜活检依然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最佳方式。
目前,胃癌检查缺乏有效的肿瘤分子标志物,筛查肿瘤的常规肿瘤标志物,比如说癌胚抗原、CA19-9、CA、CA等,这些指标升高时多提示已经出现了中期或者晚期癌,早期癌阶段,这些指标可以不升高。
其他手段,比如腹部增强CT,发现中晚期癌的敏感性较高,同时也可以检测淋巴结转移以及重要脏器转移的情况。
但是对于发现早期消化道黏膜内癌不敏感,容易漏诊。
彩超检查对于实质脏器比较有利,对于空腔脏器如消化管的检查通常敏感性就更差了。
建议这些人要及时胃镜检查
1.年龄40岁以上,无论男女。
2.有胃癌家族史。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4.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患者。
5.饮食喜欢高盐、腌制,吸烟、重度饮酒人群。
6.持续出现消化道症状,吃药效果不好者。
科室简介
医院内镜中心成立于年,是集消化内镜、呼吸内镜诊断与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诊疗中心。中心拥有目前奥林巴斯最新型电子内镜系统和爱尔博内镜治疗系统。目前开展常规及无痛胃肠镜、气管镜,放大和染色内镜,胶囊内镜。以及消化道、呼吸道内镜下止血术,异物取出术,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肿瘤电凝、电切术,消化道营养管置入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剥离术(ESD),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经皮胃造瘘术(PEG),超声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术(EVL/EVS),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标记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诊疗技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肿瘤光动力治疗(PDT)等。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省厅级课题6项,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消化内镜专著1部。
医院内镜中心医麻护团队
医院内镜中心为每一位爱健康的您保驾护航!
想了解更多
专业科普知识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