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人遗传代谢性肝病郑素军中华肝脏病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文章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29(10):-

作者:汤珊段钟平郑素*

DOI:10./cma.j.cn-0827-

摘要

遗传代谢性肝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临床上误诊、漏诊问题较为突出,是临床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其诊断依赖于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活检以及基因检测的综合分析。现将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诊断思路进行总结。

遗传代谢性肝病(inheritedmetabolicliverdisease,IMLD)是因基因缺陷导致代谢异常的一大类疾病[1]。目前,确诊的IMLD至少有余种[2],虽然单一疾病的发病率较低,属于罕见病范畴,但IMLD作为整体,其患病率并不低。分析首都医科医院从年至年住院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IMLD患者(绝大多数为成人)占总肝病患者人数的3.6‰[3]。随着基因测序等检测手段逐步被广泛应用,诊断为IMLD的患者逐年上升。由于该类疾病种类多,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这为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常常需要整合患者家族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基因分析结果等才能确定诊断。现将常见成人IMLD的诊断思路总结如下。

一、临床表现是重要线索

IMLD常起病隐匿。临床实践中,任何不明原因的肝损伤,排除常见病因后,例如病*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均应考虑存在IMLD可能。将IMLD按肝损伤类型分为肝细胞损伤为主型、高胆红素血症为主型、胆汁淤积为主型和门静脉高压为主型,有利于通过临床表现提供诊断线索,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检查。

1.转氨酶升高:

转氨酶升高是肝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肝细胞损伤为主型的成人IMLD,多见于肝豆状核变性、糖原累积病、遗传性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转氨酶升高同时,若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如肌张力障碍、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或者有精神行为异常,或者经眼科检查发现K-F环阳性[4],应考虑肝豆状核变性的可能;如果患者伴有明显肝肿大,空腹低血糖、甘油三脂升高,应考虑糖原累积病[5];如患者合并有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甚至肝硬化[6],应考虑遗传性血色病;若患者同时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考虑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需指出的是,遗传性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在欧美白种人发病率高,在我国发病率却极低。另外,在疾病早期,如果患者仅存在单纯转氨酶升高、而不伴有其他任何临床表现时,常会造成诊断困难,需要进一步结合患者家族史、完善各类辅助检查,必要时及时行基因测序以确诊。

2.单纯*疸:

长期不明原因*疸,生化检查显示为单纯胆红素升高,而转氨酶、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均正常的患者,应明确胆红素升高是以非结合性胆红素升高为主、还是以结合性胆红素升高为主。若以非结合性胆红素升高为主,在排除溶血性*疸后,诊断应考虑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ridinediphosphateglucuronyltransferase1A1,UGT1A1)基因病:如总胆红素不超过80~μmol/L时,Gilbert综合征可能性大;如总胆红素>μmol/L,则需考虑Crigler-najjar综合征。若以结合性胆红素升高为主,考虑Rotor综合征或Dubin-johnson综合征。以上四种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可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测以确诊。

3.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定义为ALP>正常值上限1.5倍,伴或不伴GGT升高[7]。当患者出现胆汁淤积时,首先应排除胆道机械梗阻,然后再考虑肝内胆汁淤积为主型的IMLD。按照血清GGT水平,又分为GGT正常或低值型,以及GGT升高型。GGT正常或低值型胆汁淤积更多见于遗传代谢性肝病,这包括良性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benignrecurrentintrahepaticcholestasis,BRIC)1、2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rogressivefamilialintrahepaticcholestasis,PFIC)1、2、4、5、6型,胆汁酸合成障碍等。如患者出现自限性反复发作的*疸伴瘙痒明显,需警惕BRIC;PFIC则常在婴幼儿期进展为肝硬化;血中胆汁酸水平正常,应考虑胆汁酸合成障碍。GGT升高的遗传代谢性肝病,可见于PFIC3型、Alagille综合征、囊性纤维化、Caroli病等。PFIC3可隐匿进展,发病相对较晚,可在青少年或青年期以肝硬化起病[8];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特殊面容(前额突出、眼眶深陷、眼距增宽、鼻梁扁平、尖下巴)时,应注意Alagille综合征可能;而典型囊性纤维化和Caroli病患者,可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见后)。

4.肝(脾)脏肿大:

能导致肝脏、脾脏肿大的病因较多,要拓宽思维,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以确定诊断方向。首先应注意排除肝外疾病。例如血液系统疾病也可以表现为肝脾肿大,需要结合病史、必要时完善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排除。对于肝病而言,患者年幼时即出现肝大,应注意排除糖原累积症;脾大则可见于门脉高压和溶酶体蓄积病等。若患者肝脾肿大,尤其脾大比肝大更显著时,应警惕溶酶体蓄积病,例如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另外,鉴别诊断方面应注意,先天性肝纤维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所致的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以及各种病因肝病发展至肝硬化阶段也可以出现脾大。

二、家族史是有力补充

详细询问患者家族史可作为IMLD诊断的有力补充。IMLD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线粒体遗传等疾病,具有相应的遗传规律[9]。详细询问患者直系亲属有无类似症状,父母有无近亲结婚等情况至关重要。应注意的是,IMLD是否发病,除遗传缺陷外,尚受宿主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患者即使没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也不能完全排除IMLD。

三、重视实验室生化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查可反映体内代谢异常,有时可提示诊断方向,应注意解读。许多IMLD在实验室检查中都有一些特异性指标。例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常出现血清铜蓝蛋白降低、非铜蓝蛋白结合铜升高、24h尿铜升高。遗传性血色病患者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水平多会升高。一些常见生化检查指标异常的诊断思路为:患者意识障碍、血氨升高而用常见肝脏疾病很难解释时,若同时血糖正常应注意排除尿素循环障碍(例如瓜氨酸血症)和线粒体疾病;若合并低血糖,应注意排除脂肪酸氧化障碍等。若患者表现为急性肝衰竭,ALP(IU/L)/总胆红素(mg/dl)4且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2.2,则诊断Wilson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达%。血乳酸升高可见于呼吸链缺陷、糖原累积症I型(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I)、果糖1,6-二磷酸酶缺陷,或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障碍。胆固醇降低见于氧化物酶体病、Smith-Lemli-Opitz综合征、低β蛋白血症、先天性糖基化障碍Ia型。胆固醇增高见于糖原累积症III、胆固醇酯蓄积病。甘油三酯升高见于GSDI、脂蛋白脂肪酶缺陷,偶见于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缺陷。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轻度升高,且伴随肝大时可考虑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四、影像学检查不容忽视

熟知常见IMLD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有助于快速诊断;而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多脏器影像学异常,尤其存在器官发育缺陷时,应高度怀疑遗传代谢性肝病。(1)若出现肝脏CT显示密度弥漫均匀性增高,CT值可上升至75~Hu(正常40~70Hu),而核磁共振成像(MRI)T1加权像、T2加权像信号均降低,尤其T2加权像更明显,常表现为“黑肝”,需考虑遗传性血色病。(2)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患者,肝脏典型影像学显示为MRIT2加权像上多发低信号结节被高信号间隔包围,形成一种独特的“蜂窝状模式”。(3)如果胸椎CT显示有“蝴蝶状椎骨”,需警惕Alagille综合征。(4)肝脾肿大的同时,伴有肺部浸润性病变,需考虑尼曼-匹克病。(5)如果CT显示肝内存在大小不等胆管囊性扩张,增强后囊性病灶内可有“中心点征”;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显示囊性扩张与肝内胆管相交通,要考虑Caroli病。(6)患者胆汁性肝硬化,同时肺部CT显示有支气管扩张,气道黏液栓以及小气道病变——树芽征,肝脏及胰腺表现为脂肪变性,应考虑囊性纤维化。(7)其他。笔者团队近来确诊1例“丙氨酸转氨酶和GGT反复异常10余年、血糖升高2年”的肾囊肿-糖尿病综合征患者。因发现其CT胰腺发育缺失,胰体、胰尾缺失,双肾多发囊肿,从而怀疑该病,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检测到HNF1B基因exon1-9杂合缺失而确诊。

五、病理结果有重要提示作用

IMLD按病理学表现可分为5种,熟悉IMLD的病理表现有助于缩小诊断范围。(1)正常肝组织:许多的IMLD可以表现为基本正常肝组织,包括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2型、Rotor综合征、苯丙酮尿症、胱氨酸血症等。(2)淤胆型:以累及胆管为主的IMLD病理上会出现肝细胞-毛细胆管淤胆、胆盐淤积、淤胆性菊形团、细胆管反应增生、胆管消失等淤胆表现,常见于PFIC、BRIC等疾病。(3)贮积型:根据病理表现的不同,贮积型又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一是溶酶体贮积型,如戈谢病、尼曼匹克病;二是内质网贮积型,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三是胞质内包涵体表现,可见于糖原累积症4型;四是胞质肥大淡染表现,可见于糖原累积症1型或3型、黏多糖累积症。(4)沉积类:许多IMLD可以表现为异常物质在细胞内沉积,根据沉积物质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色素沉积,如Dubin-Johnson综合征、Wilson病、原发性血色病;二是结晶沉积,如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5)脂肪变性型:糖类、脂类、氨基酸类代谢障碍疾病都可以引起脂肪变性,如半乳糖血症、果糖血症、尿素循环血症等[10]。怀疑遗传代谢性肝病,常规检查不能确诊,根据情况可行肝活检,以指导下一步的诊断。

六、基因检测是有效手段

基因检测是明确IMLD诊断的有效手段。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及基因检测的广泛普及,这为IMLD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基因检测方法的选择:

合理选择基因检测的方法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基因测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Sanger测序:高度怀疑某种

单基因遗传病时可采用此方法,如肝豆状核变性的ATP7B基因检测或Gilbert综合征的UGT1A1基因检测等。(2)靶向区域测序:对于临床表现相似的一组IMLD,可以选用靶向区域测序来确诊,例如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PFIC、BRIC、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Alagille综合征等。(3)全外显子测序:对于高度怀疑IMLD,但临床表现复杂且鉴别诊断范围较广时可以选用。(4)全基因组测序:目前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2.基因检测结果的分析:

临床医师应能准确解读基因检测结果。若能进一步掌握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基因变异致病性的软件预测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则有可能减少致病变异漏检率,增加诊断成功率。以二代测序为例,测序结果的分析简要的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将检测出的变异位点比对基因数据库,例如人类基因数据库(HGMD),来判断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如果是基因数据库中未收录的变异,需要应用基因分析软件如PolyPhen-2(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