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肿瘤要切除6个器官,77岁的大伯慌了 [复制链接]

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蒋一娜

77岁的朱大伯是杭州人,平时很注重锻炼,多年来一直身体健康,连感冒都比较少见。

这一个月来,朱大伯经常闹肚子,起初以为是吃得比较辛辣,但连续一周清淡饮食后,还是感觉肚子隐隐不适。在女儿的催促下,医院作检查。

腹部平扫CT的结果是胰腺钩突部囊性病变,大小约2.7*1.5cm,伴主胰管扩张,IPMN(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考虑。报告上短短几个字的结论,让女儿心急如焚,囊性病变,不会是癌吧?

一个肿瘤,要切6个器官?

拿到报告的第二天,大女儿就带着朱大医院胃肠胰外科金巍巍医生门诊,“金医生,快看看我爸爸的报告,情况好不好?”

金巍巍医生仔细查看了报告,又耐心地询问朱大伯的情况,并为他做了身体检查,发现朱大伯上腹部有轻压痛。

“从这个CT看,你爸爸胰腺钩突的部位有个囊性肿瘤,首先考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我建议尽快手术治疗。因为你爸爸病情有一定几率发生恶变。”金巍巍医生说。

“金医生,我网上查过胰腺钩突部的肿瘤,都是要做切除6个器官的大手术,那对他身体的伤害太大了。”大女儿焦虑地问。

“目前从CT看,是个囊性肿瘤,判断是不是癌比较困难,可以做PET-CT进一步评估是不是癌。如果没有恶变,可以争取做功能保留的手术,如果恶变了,就只能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金巍巍医生进一步解释道,“一般来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要切除部分胃,胆囊,胆管下段,十二指肠,胰头,部分空肠,手术涉及6个器官,再把胃肠、胰肠、胆肠3个接口缝合起来。即使采用微创手段,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这种精准微创手术,让他保住5个器官

幸运的是,朱大伯住院后各项检查都平稳,没有任何迹象提示囊性肿瘤恶变。

通过“以微创为核心MDT”讨论,胃肠胰外科学科带头人牟一平教授制定了朱大伯的治疗方案。牟教授表示,胰腺钩突部的囊性肿瘤,虽然没有发生恶变,但已有一些高危因素,目前评估是需要手术治疗。肿瘤位于钩突,与胆管和十二指肠有一定距离,可以尝试行钩突局部切除、胰管重建的手术方式,保住其他5个器官。

该手术虽然切除范围小,但难度极高。牟教授和金医生与朱大伯两个女儿进行了充分沟通,手术方案获得两个女儿认同。

一切准备就绪,朱大伯被推进手术室。金巍巍医生娴熟地操作起达芬奇机器人,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借助机器人灵活的器械臂,她通过肠系膜上动脉游离胰腺钩突的右侧缘,牵拉开肠系膜上静脉,沿着肿瘤囊壁逐步分离胰头和钩突,期间暴露出胆总管。随着组织的逐渐分离,约3cm的囊性肿瘤逐步显现。

顺利切除肿瘤后,金巍巍医生开始缝合胰管。13mm的缝合针,肉眼难见,但在机器人放大的视野下,尤为清晰,金巍巍小心翼翼地将胰管开口进行横缝,确保胰管通畅。

整台手术持续1小时23分钟,患者出血不到10ml。术中,囊性肿瘤的冰冻病理结果也出来了,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伴轻-中度异型增生。

手术后第1天,朱大伯在女儿的搀扶下走了病房2圈。见到查房的牟一平教授和金巍巍医生,开心地说,“之前听说手术要在鼻子里插管,你们的技术真当好,不用插管,太感谢你们啦。”1周后,朱大伯顺利出院。

胰腺囊性肿瘤有增多趋势

牟一平教授介绍,胰腺囊性肿瘤是比较少见的肿瘤。近年来,随着体检的重视有增多趋势。胰腺囊性肿瘤性质非常复杂,既有良性也有恶性。最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有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等。

良性的胰腺囊肿大多无症状。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可能因粘稠的囊液堵塞胰管后引起胰腺炎发作,表现为腹痛。若囊性肿瘤恶变,患者可表现为上腹痛,餐后饱胀感,腹泻,消瘦等症状。

牟一平教授表示,胰腺囊性肿瘤是否需要手术,要根据病人的症状、肿瘤的性质、位置以及病人随访的意愿和条件等综合决定。对有手术指证的良性的胰腺囊性肿瘤,功能保留性手术是最佳手术方式,但其难度和手术风险都很高,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也很高。目前,通过机器人手术,可以提高功能保留手术的成功率。对已恶变的胰腺囊性肿瘤,则需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胰体尾切除术。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