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8中国国际肝胆外科学术交流论坛在京 [复制链接]

1#

10月12日至14日,“中国国际肝胆外科学术论坛在北京雁栖湖畔举行。论坛集结了中国、法国、日本、美国等4国30余名肝胆外科领域的顶级专家,以“肝胆胰疾病的精准外科治疗”与“器官移植”为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和前沿探讨,推动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大会由主论坛和5场专题分论坛组成,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余位肝胆外科领域医师、研究者。围绕大会主题,演讲嘉宾展开了多元化、多维度的探讨,内容包括精准外科手术、微创治疗手术、肝脏移植、肝胆胰MDT治疗模式、智慧医疗、新型影像诊断技术、数字化外科技术、混合现实技术以及专科护理进展等。五大分论坛则分别以肝胆、器官移植、护理、智慧医疗与医工融合、eMDT为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大会还邀请了海内外专家进行现场手术演示和技艺切磋,通过“美刀”手术视频大赛、“乐享我术”手术视频大赛等,挖掘临床精英和青年才俊。

中国精准外科理论广获国际应用和赞誉

经长期肝胆外科临床工作,结合数千例肝胆胰复杂疑难病历诊治经验,董家鸿院士团队于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精准外科”的新理念,并整合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外科精髓,创立了精准肝胆外科范式,确立了病灶清除、脏器保护、损伤控制三要素并重的系统化干预策略,构建了以可视化、可量化和可控化为特征的关键外科技术系列,破解了肝胆外科手术中定位、定量、定构和精控的难题,提升了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胆管结石症、肝内胆管扩张症、终末期肝胆病等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我国肝胆外科的专科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是领先的水平。比如精准外科理念、精准肝胆外科泛式是我们首创的,其核心理念——病灶清除、肝胆保护、损伤控制这个三要素平衡核心策略,实现三要素平衡的核心技术,包括可视化、可量化、可控化,以及解决了复杂肝胆病手术中定位、定量、定购等难题,这些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董家鸿院士说。

10余年来,董家鸿院士多次受邀在国际重要学术大会上做专题演讲和手术演示,协同推介了精准外科理念、精准肝胆外科范式和技术体系。现代肝脏外科之父、欧洲外科学会创会主席HenriBismuth教授评价该体系:“我们在做精准手术,但董家鸿教授是在国际上提出精准外科这一划时代理念的第一人。”美国移植学会(ATS)主席、医院肝病和器官移植中心主任Jean.Emond教授曾评价道:“过去世界各地的人都是来美国学习肝胆外科技术,现在中国的肝胆外科技术已经超越我们,应该向中国同行学习了。”他决定派送肝胆外科和肝病内科两名主治医医院进修。哈佛大学Keith.Lillemoe教授对中国肝胆外科技术给予高度赞赏,他认为“在体外肝切除等复杂肝胆外科技术上,清华长庚肝胆胰中心的技术经验,毫无争议地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融合前沿科技引领临床技术革新

“临床技术的提升和飞跃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使精准外科范式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董家鸿院士说道。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拓展应用已成为热潮。在13日的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上,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EDDA科技联合启动了“智能化精准肝胆胰外科技术探索——北极星(L-STARProject)项目”。

该项目将人工智能成果与方法融汇于精准肝胆外科领域,将通过多学科MDT论证,综合比对海量术前规划和术后实际反馈数据,实现病情评估、外科决策、方案规划和手术导航的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外科实践的确定性、预见性和可控性,从而显著提升复杂肝胆胰疾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在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提供多层次优质、高效、便利的医疗服务,并极大地改善医疗服务效能,有医院,这将使得医学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在精准外科上的整合应用迈入新阶段。

推出三项举措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支援国家西部发展与建设,开展医疗帮扶,在清华大学和青海省卫计委的共同支持下,医院医院联合发布了“包虫病医疗攻坚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全省包虫病患整体流行病学调查、疾病救治和长期随访等。双方致力于研究“源头控制—科普宣传—基础研究—药物开发—临床诊疗”的综合防控策略及举措,以达到阻断传染源、降低新发感染者、治疗现有患者、全民共同防御、最终实现消灭包虫病的长远目标。

包虫病是高发于我国牧区的寄生虫疾病,尤其是青海省,多数肝包虫病患者是被广泛侵损了胆管、血管的终末期肝胆胰病,对肝脏造成致命性破坏,常规方法无法治愈,成为广大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董家鸿院士团队在精准肝胆外科范式下,挑战这一国际技术难题,整合运用胆道、肝脏、血管、移植等技术,于年完成了世界首例自体肝切除、余肝移植术式,为终末期肝包虫病患者开辟了一条既高效又经济的新途径。本次启动包虫病攻坚计划,将整合*府、慈善机构、社会资本等多方的力量,攻坚这一致贫传染病。

此外,为了深入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化,鼓励及推广创新模式,大会特别设立了清华长庚eMDTLive分会场。医视云联合创始人兼医学事务副总裁许昌宇先生在该分会场上发表了《新时代eMDT助力健康中国》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医院合作运营的鸿云计划,阐述计划中eMDT联合诊疗平台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同时,通过医视云平台,本次论坛主席董家鸿院士带领清华长庚MDT专家团队和全国15家医院的MDT团队进行了3例疑难病例在线实时会诊。医院的肝包虫病病例、医院的腔静脉癌栓病例,以及江苏省连医院的疑似胰腺壶腹肿瘤和十二指肠瘤病例,现场进行专家诊疗、解析和探讨,制订出了最合理的治疗方案,让参与医生真切体会到eMDT在肝胆外科诊疗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另外还有来自广东、江苏、湖北、医院的数百名医疗同道使用手机、iPad或电脑,通过医视云平台全程观看了本次会诊直播和线上讨论。

“医疗跟互联网的结合,可以打破医疗在时间、空间的局限。以往传统的学术交流组织困难,不够频繁。通过互联网技术,我们打破了这个空间的局限,可以一对多点线上推广、培训和教育。非常高兴能与董家鸿院士团队合作,与院士专家合作是医视云的核心战略,是成功实现医视云医疗资源共享和普及医生培训平台的关键。”医视云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和平先生表示。

另外,围绕国家打造“健康社区”的观念,董家鸿院士还在本次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打造智慧型健康社区”计划,围绕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分级诊疗、慢病照护、医养结合等方向,结合区域卫生规划,进行社区规划。如以医院为龙头在京北医院、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构建涵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集预防-治疗-康复-慢病照护为一体的区域整合式分级诊疗体系。并辅以互联网+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区域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使健康医疗服务的模式得到重塑、流程得以优化、效能得到提升,形成智慧型健康医疗社区,服务于国家的“大卫生、大健康”战略。

后期,据董家鸿院士介绍:“我们将在医视云平台上加速推动eMDT这个全国行动计划。第一,借助医视云平台,我们要打造一个全国的专科医联体,即肝胆胰专科医联体。第二,我们要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肝胆外科,通过AI技术提升整个肝胆外科的精准化治疗,来助力精准医疗的实践,精准外科的实践,提升我们外科治疗的水平和效果。第三,就是医工结合,在人工器官研发上,我们要系统地规划和发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得人工器官也实现智能化,打造新一代的人工器官。另外,进一步加大专科医师培训力度。我们会医院,这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健康医疗服务公平可及的最关键环节。”

国际化是国内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最终方向

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由*志强院士和董家鸿院士于年发起,致力于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累计已有2万余名医师和研究人员参会,余名国际著名专家参会,成为肝胆胰领域国际交流的高端平台,受到海内外同行的赞誉。今年的第八届大会,迎来了巴黎大学肝胆研究院主任HenriBismuth教授,日本外科协会前任会长MasatoshiMakuuchi教授,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任主席、肝门部胆管癌现代外科治疗的奠基人YujiNimura教授,美国的外科并发症分级的创立者ClavienPierre-Alain教授,美国霍普市医学中心外科学系主任、肝胆外科和基因治疗领域著名专家YumanFong教授,美国肝胆胰协会主席HenryA.Pitt教授,中国台湾的陈肇隆院士,中国香港的范上达院士,以及中国大陆的郑树森院士,樊嘉院士、王学浩院士等,大家分享了最新医学理论和前沿技术。

会议期间还签署了中日医学交流战略协议。日本国立国际医疗中心理事长NorihiroKokudo教授与董家鸿院士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共同培养进修医师和国际间会转诊等领域进行实质性合作,推动中日医学交流再上新台阶。董家鸿院士指出:“创新、整合、特色和国际化发展是我国临床医学学科向着世界一流水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清华临床医学亦可通过深层次国际合作交流,提升临床医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与全球影响力,使得全球化发展战略融入临床医学院发展,进一步实现学科水平、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医疗服务和品质的国际化。”

本次医院学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会主办,清华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中心和器官移植中心、陆**医大学大医学第一附属院全*肝胆外科研究所、《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承办。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