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细胞癌癌栓的CT和MRI诊断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作者:潘晶晶唐业欢叶慧义

来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年8月第12卷第8期-页

癌栓形成是原发性肝细胞癌常见的转移方式,由肿瘤在门静脉、肝静脉或胆管内生长而成。脉管内癌栓有着各自的CT、MRI特征,正确诊断肿瘤及其合并的癌栓有助于及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是发生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患病人数约为ll万-13万。尸检肝癌转移率高达70%以上,其转移方式包括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性转移,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肿瘤细胞侵犯肝血窦,在肝门静脉和肝静脉内形成癌栓。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及肝内转移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包括超声、CT和MRI在内的影像学检查是检出癌栓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配合动态增强扫描的CT和MRI检查大多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

一、门静脉癌栓

门静脉是肝癌最易侵犯的血管,晚期肝癌患者约60%-90%合并门静脉癌栓。门静脉癌栓被认为是HCC的门静脉转移,并可进一步造成肝内的广泛转移,是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典型CT表现:平扫多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有时可见癌栓内的滋养动脉显影),门静脉期受累血管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图1-3)。

部分门静脉癌栓病例在增强后期出现血管壁粗细不均的线状、波浪状或花边状强化(图2),这种征象可能是肿瘤侵犯血管壁后癌栓进一步浸润生长,以及血管生长因子的作用在受累血管壁内形成新生的肿瘤血管。

典型MR表现: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充盈缺损改变(图4-7)。

二、肝静脉癌栓

HCC晚期可通过肝静脉途径转移到肺、肾上腺、骨、肾及脑等处。下腔静脉可和肝静脉同时受累,少数病例癌栓可向上延伸至右心房内。影像学表现与门静脉癌栓相似(图8-11)。

三、胆道癌栓

HCC合并胆道癌栓的检出率为1.3%-4.g%,尸检的发现率为10.1%-10.8%。既往普遍认为HCC合并胆道癌栓的病程进展迅速,预后不良。但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胆管癌栓产生的梗阻性*疸并不影响预后,积极的外科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胆道癌栓表现为受累胆道异常扩张并伴有其内密度或信号异常,单纯影像学表现有时与胆管细胞癌鉴别困难,但结合病史及原发肿瘤诊断则不困难。本病术前误诊率高,多被误认为肝功能衰竭、胆管癌、胆管结石等。临床上,肝癌患者若出现*疸、便血或胆管炎症状,均应注意有无胆道癌栓。对于有肝炎病史、AFP阳性、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胆道扩张者,即使未发现肝内肿瘤,也应考虑有胆道癌栓存在的可能。

四、肝癌癌栓的鉴别诊断

根据肿瘤合并受累脉管系统内的充盈缺损表现,多数癌栓的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亦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因素,且血栓也表现为充盈缺损影,因此门静脉癌栓主要需与门静脉血栓相鉴别。

1栓塞的位置:门静脉血栓的常见部位依次为门静脉主干、右主支、左主支、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由于栓塞血管内的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黏滞度高,故可在门脉主干内形成附壁血栓,形成血栓头,并进而顺血流方向向门脉左、右支内蔓延,形成血栓体的尾部。在脾静脉内的血栓可独立于主干血栓而单独出现,多见于脾切除、严重肝硬化及胰腺炎。门静脉癌栓的位置与原发癌灶有明显的对应性。癌栓可进一步逆着血流方向蔓延生长,继而侵犯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2栓子的成分及形态:

血栓的主要成分为纤维机化组织及沉着的钙盐,因而密度较高,CT平扫呈等或略高密度;癌栓内部为大量活性肿瘤而纤维组织相对较少,故其密度较低,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血栓多为偏心性栓塞,造影后呈部分充盈缺损,很少出现受累管腔扩张(图12-14);癌栓多为完全性栓塞,形成局部结节状、团块状甚至是广泛性门静脉充盈缺损,血管往往因为癌栓的膨胀性生长而扩张(图1-3)。

血栓内的陈旧出血及纤维组织在MRI上表现为T1WI信号偏高,T2WI信号偏低,增强无明显强化(图15-18)。此外,弥散加权成像癌栓信号增高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3血管受累情况:

在部分癌栓病例中,肿瘤侵犯血管壁并在其内形成新生的肿瘤血管,表现为血管壁的异常强化(图2),而血栓无此特征。

4动.门脉瘘:

当迅速增长的门脉癌栓侵犯门静脉旁的动脉分支,来自小叶间动脉的血液直接汇入门静脉而形成动一静脉短路,造成在动脉早期即出现受累的门静脉分支显影,此改变不发生于良性血栓中。该征象具有显著的特异性,为肿瘤破坏血管的直接证据,高度提示癌栓存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