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较好的酒渣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512/8941331.html接上次《白光内镜下可能漏诊的胃低分化癌》报道,此期我们将向大家展示,这些白光内镜下表现更为隐秘、更易混淆、漏诊的病灶,在放大-NBI(ME-NBI)这面“照妖镜”下是如何原形毕露的。
通过对以下的病例分析,我们期待与大家探讨:(1)除了上期所总结的胃低分化癌在白光内镜下的特征外,在特殊内镜下(ME-NBI)又是如何表现,以及与非癌病灶的鉴别;(2)在白光内镜下对高度可疑病灶活检所得病理为阴性情况下,如何在特检内镜(ME-NBI)定位下行精准、深挖活检(甚至诊断性ESD送检病理)的;(3)对可疑病灶或癌前病变,如何在内镜的密切随访中增加检出阳性率。
一、白光内镜下易漏诊的早期胃低分化癌需ME-NBI定位下精准活检
病例1.患者,男性,69岁
正常?异常?
病灶在何处?是癌?非癌?
特检胃镜(ME-NBI+EUS)
解析ME-NBI镜下表现:(1)病灶区属Ⅱc型(年巴黎分型),边界不甚清晰。(2)周边胃小凹呈山脊状、斑片状,分布不均。(3)病灶区凹陷处良好的粘膜结构(FMS)消失,基于微表面(MS)和微血管(MV)分型以ILL-2和CSP型为主。MS不规则:腺管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密度不均,局灶消失;MV不规则:形状扭曲、蛇形,局部有粗大的新生血管。综上,符合早期胃低分化癌表现。
ME-NBI定位下精准活检
病理:胃窦前壁差粘附性癌。
远端胃大部切除标本:
病理:胃角早期胃癌,浅表溃疡型1.5x1.2x0.1cm,印戒细胞癌,侵犯固有层未达粘膜肌。脉管和神经侵犯(-)。淋巴结侵犯(-)。
二、对高度可疑病灶需要精准定位、反复深挖活检
病例1.患者,女性,53岁
白光内镜下对高度可疑病灶活检
病理:窦体交界处粘膜(2块)慢性炎伴活动,局灶区固有肌层内平滑肌增生。
复查特检胃镜
解析ME-NBI镜下表现:(1)病灶区属Ⅱc型,边界尚清。(2)周边胃小凹呈斑片状或腺管延长,分布不均。(3)病灶凹陷区FMS消失,基于MS和MV分型以ILL-2和CSP型为主。MS不规则:腺管局灶消失,残余腺管充血、形态异常;MV不规则:形态扭曲、管径尚可、排列不规则,分布稀疏。综上,符合早期胃低分化癌表现。
ME-NBI下对高度可疑病灶需要精准定位、深挖活检
病理:胃窦体交界处(3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远端胃大部切除标本
病理:胃体前壁凹陷性早期胃癌,面积约1.2X1.0cm,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肿瘤组织浸润至粘膜下层,脉管内见癌浸润,神经癌浸润(-),小弯侧淋巴结有癌转移(1/6),贲门右淋巴结有癌转移(1/3);胃左淋巴结有癌转移(5/10)。
病例2.患者,男性,51岁
白光内镜下对高度可疑病灶活检
病理:胃窦体交界(4块),其中3块胃粘膜慢性炎伴活动,最小1块局灶表面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表浅),临床如疑恶性,建议重取送检!
复查特检胃镜(ME-NBI+EUS)
解析ME-NBI镜下表现:(1)病灶区属Ⅱc+Ⅱa型,边界不清晰。(2)周边胃小凹呈斑片状、山脊状,腺管增宽。(3)病灶凹陷区FMS消失,基于MS和MV分型为ILL-2、CSP、ILL-1型。MS不规则:腺管大小不一、形态异常、局灶消失;MV不规则:管径尚可,局部形态扭曲、开环状、分布稀疏。综上,符合早期胃低分化癌表现。
ME-NBI下对高度可疑病灶需要精准定位、深挖活检
:胃窦体交界处(4块):胃窦腺癌,有印戒细胞癌成分。
远端胃大部切除标本
:胃窦体交界处腺癌,中-低分化,伴有印戒细胞癌成分,浸润至粘膜下层;癌灶为浅表凹陷型,范围约1X1cm;脉管内找见少量癌栓,神经侵犯(-);切缘(-);幽门下淋巴结(1/8)见癌转移。
三、如可疑病灶经精准定位、深挖活检病理为阴性,仍需在密切随访中重复活检
病例1.患者,男性,79岁
白光内镜下对可疑病灶活检
:活检病理:贲门粘膜慢性炎,伴局灶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请复查!
复查特检胃镜,ME-NBI下对可疑病灶精准定位、深挖活检
:活检病理:胃体上部炎症坏死渗出组织内查见游离的核异型腺体,符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建议密切随访。
再次复查特检胃镜(ME-NBI)
解析ME-NBI镜下表现:(1)病灶区属Ⅱc型,边界清晰。(2)周边胃小凹呈斑片状,腺管增宽。(3)病灶凹陷区FMS消失,基于MS和MV分型为ILL-2、CSP型为主。MS不规则:腺管局灶消失,残存腺管形态异常;MV不规则:形状扭曲、开环状、局部密度增加。综上,符合早期胃低分化癌表现。
ME-NBI下对可疑病灶精准定位、深挖活检
:活检病理:贲门粘膜慢性炎,部分腺体中-重度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考虑病灶深度<SM2层,对该病灶行ESD术
ESD病理:贲门中-低分化腺癌,部分为粘液腺癌,脉管内未见癌栓,两侧切缘未见肿瘤组织,基底切缘可见癌组织。
追加胃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贲门部粘膜慢性炎伴溃疡、坏死肉芽组织形成、异物巨细胞反应,少量腺体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脉管及神经肿瘤侵犯(-),淋巴结转移(-)。
病例2.患者,女,52岁
该患者于-因反复“消化道出血”“中上腹痛”做了3次白光内镜均无阳性发现。
其后随访中复查特检胃镜
解析ME-NBI镜下表现:(1)病灶区属Ⅲ型,边界清晰。(2)周边胃小凹呈斑片状或树枝状。(3)病灶凹陷区FMS出现多相性,呈叶片状、网格状、山脊状,局部消失。基于MS和MV分型为ILL-1和ILL-2型为主。MS不规则:腺管缩小或增大,局部充血;MV不规则:扩张、分布不均、局部稀疏。综上,符合胃低分化癌表现。
ME-NBI下对可疑病灶精准定位、深挖活检
1230活检病理:胃体下部前壁:见异型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辅助诊断:胃体下部前壁低分化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
0126:手术病理:胃体前壁近小弯侧溃疡型低分化腺癌,肿瘤大小1.5X1.3X0.8cm,浸润胃壁深肌层,小神经束枝见癌侵犯,脉管内未查见癌栓,淋巴结转移(-)
病例3.患者,男性,57岁
白光内镜下对可疑病灶活检
0525:胃角粘膜慢性炎伴活动、糜烂。
:胃角粘膜慢性炎伴活动,其中一块粘膜内见肉芽组织,另见急性炎性渗出物。
5:胃角粘膜慢性萎缩性炎伴肠化,慢性炎伴活动。
再次复查特检胃镜
解析ME-NBI镜下表现:(1)病灶区属Ⅲ型,边界清晰。(2)周边胃小凹呈斑片状,腺管增宽,见亮蓝脊结构。(3)病灶凹陷区FMS消失,基于MS和MV分型为CSP型为主。MS不规则:腺管消失;MV不规则:形状扭曲、开环状、蛇形,未连接成网,散在见粗大新生血管。综上,符合胃低分化癌表现。
ME-NBI下对可疑病灶精准定位、深挖活检
病理:胃角粘膜间质中见印戒样异型细胞,不除外印戒细胞癌。
总之,结合以上几例胃低分化癌的白光内镜、ME-NBI表现,总结我们平日内镜工作中的经验,并查询相关文献报道,将胃低分化癌的内镜表现总结如下:(1)病灶常发生在窦体交界、胃体和贲门;
(2)背景粘膜常无萎缩、肠化表现,常发生在胃底腺粘膜上或“鸡皮状胃炎”背景;
(3)病灶常发白或红白相间;
(4)常表现为凹陷型病变(巴黎分型Ⅱc型或Ⅲ型);
(5)癌与非癌组织分界线常不清晰;
(6)病灶边缘处常无毛刺征;
(7)基于MS和MV的分型常呈CSP、ILL-2型;
(8)病理性MV常不规则、常分布稀疏。
低分化癌具有侵袭力强,病程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的特点。如果发现较迟,常易浸润整个胃,使整个胃壁硬化,而呈“皮革胃”,一旦发展到“皮革胃”这个阶段,预后极差。因此这里我们期待与大家一起努力,练就内镜下诊断消化道早癌的过硬本领,在日常内镜工作中,严防死守,让潜伏的早癌无处遁形!
宛新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南部)、临床实训中心主任。毕业于第二*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质控及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内镜医师协会副会长,上海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上海消化内镜学会ERCP学组副组长,上海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消化内镜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消化内镜杂志》通讯编委。曾赴日本九州大学病院、美国Emory医院医院进修消化内镜技术。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介入诊疗工作,在胃肠道肿瘤内镜下早期诊治、胰胆系疾病的内镜下介入诊疗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年均完成各种内镜下介入手术余例,主要包括内镜下胃肠粘膜及粘膜下病变的剥离切除术(EMR、ESD、ESE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手术(ERCP)、良恶性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及支架术、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等等。近年来开展多项内镜下诊疗新技术,医院空白,部分达国内领先水平。曾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已发表科研论著5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近10部,获取6项授权专利,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周慧,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学组成员,中国生理学会会员,目前于医院消化科工作。毕业于第二*医大学,曾至美国密歇根大学健康卫生系统消化科完成2年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临床主攻方向为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治、超声内镜检查、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科研方向为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诊治的机制研究、胃肠动力机制研究、肠道微生态与炎症性肠病。目前主持及完成共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