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遗址出土的辛追夫人被称为“东方睡美人”,经现代解剖学家研究后发现:辛追夫人除了患有动脉硬化、冠心病,还患有胆结石。而在其胃肠内还发现了多达百余枚甜瓜籽……最后解剖学家得出结论:辛追夫人应该是在食用过多高糖、性冷的食物后,胆石症发作并诱发心脏病猝死。
事实证明:胆石症和心脏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上海普陀”联合医院开设“健康济语”栏目,本期邀请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施宝民,为大家科普一下那些不为你所知的心胆关系!
施宝民,现任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普外科尤其擅长肝胆胰脾外科及其微创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于肝胆胰及消化道肿瘤、复杂的肝内外胆管结石、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和微创外科技术有较深入研究。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师从著名外科学家、欧洲外科学会主席neuhaus教授。开展各类腹部大型复杂及微创外科手术,实施手术数千例,以创伤小、并发症低、恢复快、远期临床效果好为特色。专家门诊:周一全天。特需门诊:周三上午。
心和胆的“小秘密”
我们常把心脏比作人体的“泵”,是动力器官,将血液泵至全身。而胆囊则是个“容器”,储存和浓缩胆汁。
功能和位置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个器官为什么会存在联系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今天的重点内容:胆心反射和胆心综合征了。
胆心反射
是由于手术牵拉胆囊或者探查胆道过程中造成的心率降低,血压下降甚至停搏的现象。
胆心综合征
则是由于胆道疾病所引起的冠状动脉缺血,心脏活动失调以及心电图出现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胆心反射是一次完整的反射过程。
胆心综合征则是更严重的病理发展过程,也是心脏病和胆石症紧密联系的具体临床表现。
它们俩的“小秘密”
心脏受t2—8脊神经支配,而胆囊则受t4—9脊神经支配,二者在t4—5脊神经段存在交叉。恰好交叉部位有迷走神经形成的完整反射弧。手术过程中刺激胆囊所造成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释放乙酰胆碱增加,乙酰胆碱顺着反射弧爬到心脏的冠状动脉门前,打开了冠状动脉的不正常收缩和痉挛的大门,心律便会不正常。
当心脏将运送氧气的大门关上,心肌细胞的收缩力便大不如前,进而便出现缺血、心率下降甚至发生心脏停搏的情况。
打个比方:胆囊和心脏均归属于颈胸段的一个司令部指挥,司令下达的命令将同时传至心脏和胆囊,两者就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而胆囊炎患者还可表现为肩部、背部疼痛的原因。
短时间的心肌缺血表现为胸痛、胸闷,及时就诊后仍有存活几率,但是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则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特别是在面对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时,及时判断出现胆心综合症是非常重要的。
胆心综合征如何判断?
1.心前区疼痛
胆道疾病常定位不明确,表现为牵涉性疼痛,心前区可有闷痛表现。
不同于单纯心绞痛持续时间比较短暂,胆心综合征持续时间长,尤其是进食高脂肪性食物后发作,服用硝酸甘油后不能有效缓解疼痛,给予阿托品、杜冷丁则可以缓解。心前区疼痛在胆道疾病后消失。
2.心律失常
胆道疾病发生后可有心悸、心慌感。
这是因为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引起心肌活动紊乱,多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在胆道疾病治愈后消失。
3.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报告单上可显示“st段压低”的内容,表示心肌可能发生缺血。
但这一表现可在胆道疾病治愈后可消失。
能够引起胆心综合征的胆道疾病有哪些呢?
1.胆结石
2.急性胆囊炎
3.慢性胆囊炎
胆心综合征如何治疗?
胆心综合征一旦出现,关键在于及时处理心脏问题。
在做好针对胆囊疾病引起的感染、绞痛的基础上,对心肌缺血做好预防性治疗,防治恶性心律出现和心脏骤停。
而本身就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则应该积极治疗冠心病,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防治胆道疾病加重冠心病症状。
胆心综合征可以预防吗?
当然可以!
只要解决其源头——胆囊疾病,对其进行手术摘除,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胆心综合征,避免心脏骤停的情况发生。
当然,术前医生也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比如:评估心脏状态、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纠正心律失常等,提高心脏对手术的耐受性。
手术过程中也需要严密监测心电图,及时判断患者的情况并作出处理,防患于未然。
资料:医院施宝民
编辑:叶嘉诚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