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懂体检报告里的高频词 [复制链接]

1#

“年底单位体检,医生说我脖子上长了个甲状腺结节。平时倒是没觉得疼,就是有时候会心慌、盗汗。身边还有好几个女同事也发现了甲状腺结节。我们该怎么办?”在媒体工作的张女士有点心慌。

又到年终体检季。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单后,面对上面的一些医学诊断词汇,可能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身体的相关指标是好还是坏?症状是否严重?记者采访有关专家,为你解析体检报告中常出现的几个“高频诊断词汇”。

甲状腺结节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成了女性体检报告中的“高频词”。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为18.6%。大多数情况下甲状腺结节不会造成明显的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部分病人甲状腺结节造成甲状腺功能异常,出现体重下降、易怒、心悸、多汗等症状。

“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只占了5%左右。但只要是结节,就必须定期随访观察。只要它不长大,没有压迫症状,不影响到美观,可不做特殊处理。”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萍介绍。

在定期随访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生长速度、变化都非常快,由比较规整的一个结节突然发展成了不规则的状态,要考虑有恶变的可能性;如果结节短期内突然出现压迫周边脏器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也要考虑恶性结节的可能性。

尿常规异常

在体检报告尿常规中,出现最多的是一些刺眼的“加号”和“箭头”。

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耀华介绍,尿常规有很多项目,其中尿蛋白、红细胞、尿潜血、尿糖等都是重要的指标。“尿检高倍镜下红细胞高,超标多,一般提示有潜血。泌尿系统疾病是造成血尿的主要原因。如果尿液中有白细胞,说明可能存在尿路的炎症等。育龄妇女比较常见的是尿路感染,一般表现为白细胞尿和血尿。尿检中出现酮体和尿糖可能提示着糖尿病。”

正常人的尿蛋白为阴性,如果尿蛋白检查出现“加号”,首先应排除假性尿蛋白的情况。“医学上把尿蛋白分为生理性尿蛋白和病理性尿蛋白。生理性尿蛋白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女性月经期,剧烈运动后,感冒发烧时,都可能检出尿蛋白阳性。出现这类情况要进行复检,如果复检后依然存在蛋白尿,可能提示肾脏出了问题,建议及时到专科就诊。”

脂肪肝

说到脂肪肝,大家都不陌生,每年单位体检,很多男性的检查报告上都会写着脂肪肝的诊断。因为太常见了,所以很多人都不把它当回事儿。

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卢震辉提醒,虽然多数人体检中发现的脂肪肝是轻度的单纯性脂肪肝,但也要引起重视。“如果任其发展,轻度脂肪肝也可能变为重度,部分患者还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进而出现肝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肝癌。”

针对单纯性因为脂肪摄入过多而引起的轻、中度脂肪肝,肝功能正常的,饮食上建议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科学减重和运动也是有效的干预方式。

窦性心律不齐

拿到体检报告,年轻人最常遇到的一个医学术语可能就是“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出问题了吗?

窦性心律不齐的特点是心跳快慢不规则,可分为正常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前者常见于健康人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和饮酒等,后者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有潜在心脏意外风险。发现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不适症状者无需特别治疗,但要观察随诊。

幽门螺杆菌阳性

体检时,通常吹气试验,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不在少数。

宁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飞雄介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近60%,它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口—口”传播,比如餐馆碗筷消*不达标、互相夹菜、亲吻等,都可能导致传染。

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平时没啥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泛酸、腹痛、口臭等症状。那么,如果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但没有不适症状,要不要杀灭?

对此,张主任认为,“还是鼓励杀灭幽门螺杆菌,并且治的年龄越早,胃黏膜萎缩的几率越低,患胃癌的风险越低。”他同时提醒,胃癌高危人群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应积极根除,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者、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者、胃癌家族史。

胆囊结石

最近,45岁的甄先生单位体检时,发现了胆囊结石。“我平时从来没有疼痛等症状,发现胆结石要管吗?”他很疑惑。

对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卢震辉认为,可根据胆结石的不同状态,决定如何应对。通常,静止性的小胆结石无须手术:小于1厘米;没有胆囊炎发作,胆囊壁不厚;胆总管无扩张、没有引起胰腺炎、*疸等并发症。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复查。

“有几种情况通常建议手术切除:泥沙样小胆结石;胆结石急性发作的;胆囊结石大于3厘米;胆囊壁厚度大于3毫米;年龄大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者;胆囊壁增厚;胆囊充满结石、胆囊萎缩等有一定癌变危险的。”

卢主任还建议,预防胆结石要注意规律饮食,平时要多喝水。饮食尽量清淡,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多吃植物纤维食物。

记者刘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